SJ 20924-2005 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设备结构设计要求

ID

EE23F561515E46DB988E538B857CC7AA

文件大小(MB)

0.63

页数:

8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4-7-28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,FL 5810 SJ 20924—2005,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设备,结构设计要求,Requirements for physical design of,secur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equipment,2005-03-1I 发布2004-04-01 实施,3,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批准,SJ 20924—2005,刖,ハI,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研究所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沈冬远、徐志启、杨平、刘天荣,I,SJ 20924—2005,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设备结构设计要求,1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设备(以下简称设备)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,本标准适用于军用地面、舰载和机载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设备的论证、设计、制造及验收,非军用,设备亦可参照执行,2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。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,其后的任何修,改单(不包括勘误的内容)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,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,本的可能性。凡未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,GJB 151A—1997,GJB 152A—1997,GJB 322A—1998,GJB 367A—2001,GJB 1210—1991,GJB 2873—1997,GJB 4216—2001,GJB/Z 17—1991,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,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,军用计算机通用规范,军用通信设备通用规范,接地、搭接和屏蔽设计的实施,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准则,密码机电磁泄露发射要求和测量,军用装备电磁兼容性管理指南,3术语和定义,GJB 367A—2001和GJB 4216-200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,3. 1 毁钥装置key-erase dev i ce,在紧急情况下销毁密钥所采取的结构(组)件,3. 2 物理保护 phys i ca I protect ion,为防止非授权人员访问设备核心部位采取的物理防护措施,3. 3 加固 re i nforcement,为提高外购非军用产品(如工控机、微机、传真机、打印机等)电磁兼容性、环境适应性以满足技,术指标要求所采取的技术措施,3. 4 嵌入式设备 embedded equipment (or Unit),作为ー个插入单元,与被插入设备ー起实现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功能的设备,4要求,4.I分类,设备分为非计算机类和计算机类。含计算机主板的设备定义为计算机类,4.2环境适应性,4. 2. 1 一般要求,非计算机类设备应满足GJB 367A-2001的要求;计算机类设备应满足GJB 322A-1998的要求,4. 2. 2热设计,a)最大限度地利用传导、对流、辐射等基本冷却方法,对元器件进行热环境防护;,1,SJ 20924—2005,b)尽量利用自然冷却,在自然冷却中应保证热通道尽量短,散热面积尽可能大;,c)设计中应将机箱、机柜等设备的冷却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取得最佳的散热效果;,d)应合理布局印制板的元器件,使发热量大的元器件尽量远离温度敏感的元器件;,e)在印制板的结构布局上,应使发热量大、耐温能力强的元器件或插件放在机箱上部或机箱出风,口处,发热量小、对温度敏感较小的元器件或插件放在机箱下部或进风口处,相邻印制板之间,应使发热量大的元器件远离对温度敏感的元器件:,f)设计风道时应注意防止短路;,g)有机材料应选用与设备技术条件相符合的材料;,h)舰载设备应尽量取加大散热面积自然散热,不应直接对电路单元部分采取对流或风冷,4.2.3 防冲振设计,a)机载、舰载和车载设备一般应有完整的防振缓冲系统。应根据设备工作环境,正确设计减振装,置,合理选用减振器,使减振器相对于重心平衡安装;,b)减振装置应牢固可靠,拆、装方便;,c)设计时应使重心处于设备的几何中心,并尽量降低重心;,d)插箱与机柜、台式设备与减振装置、插件盒与插箱之间,可用销钉、销孔、螺钉、快锁装置等,方式紧固。印制插件应有固定、压紧装置;,e)结构件应有足够的刚度、强度,大面积薄板零件应用加强筋、翻边等形式提高其刚度;,f)印制电路接插件应有自锁紧功能,外部连接器插头、插座紧固可靠;,g)电路板上的元、器件应采取耐冲抗振措施,4.2.4 “三防”设计,a)合理选用镀层和二次防护,一般钢零件电镀后和印制板电装后喷涂聚氨脂清漆,接插件和铝,件电镀后喷涂固体薄膜保护剂或其他防护涂层;,b)尽量避免或减小搭接部分金属的电位差;,c)尽量采取喷塑等“三防”性能好的表面涂复,4. 2. 5密封设计,a)外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;,b)设计时减小密封长度,可拆卸部分应设计防水密封圈;,c)暴露在机壳外的各种元器件,如开关、接插件等均应选用具有防水功能的元器件;,d)对机载或坑道等使用场合的设备,必要时应进行气密设计,4. 3电磁兼容性,4. 3. 1基本要求,a)设备的电磁发射和敏感度应符合GJB 151A—97的有关要求;,b)设备的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应符合GJB 152A—97的要求;,c)设备的接地、搭接和屏蔽应符合GJB 1210—1991的要求;,d)设备的电磁兼容性管理应符合GJB/Z 17—1991的要求;,e)机载、舰载设备应有防静电干扰的必要措施;,f)电话机应有防雷击的过流过压保护,4. 3. 2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,电磁兼容性设计应遵循先期设计,后期……

……